南京市宜兴商会于2006年1月成立,现共有会员企业近300家,涌现出一批有实力、有创新力、有带动力的重点企业,为南京、宜兴两市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服务和促进作用。创新、年轻、睿智、责任是对宜商的特点概括。商会会员企业已拓展到新能源、高科技、房地产、电线电缆、都市经济园区、环境工程、化学化工、电力设备等各个领域。
    商会自成立以来,先后被评为“2007—2008年度对口支援西部地区先进单位”、“2008年度南京市在宁异地商会工作先进单位”、“2009-2011年度南京市商会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度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优秀服务机构”、“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AAAA”、 “2011-2012年度在宁异地商会秘书处工作先进单位”、“2011-2012年度南京市商会工作先进单位”、“2013-2014年度,2016-2017年度在宁异地商会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度南京市城市综合治理标准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同时,中共南京市宜兴商会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搏在大时代-谈旭东
搏在大时代-
——记南京市安居和辉投资集团董事长、南京市宜兴商会会长谈旭东
【引言】
    南京市草场门大街地铁建设的工地上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从改革开放开始,南京城从一个六朝古都迈向现代化大都市的脚步从未停止。在草场门大街文荟大厦的顶层,谈旭东看着这个日新月异的城市,与来自家乡宜兴的记者畅谈这三十年来的经历——
    1984年,谈旭东从宜兴来到南京,就像命运有意为之,就像中国这个正在前进的巨大齿轮里的小零件,每一个十年他都迎来一个机遇,一个挑战,参与着这个城市的发展。
    谈旭东说,前三个十年,他走得辛苦,也走得漂亮,他在迎接下一个十年,年近知天命的他运筹帷幄,等待时代给予他的挑战和机遇。
 
    “苦,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你还年轻!”
 
    2013年12月20日,南京工业大学的一个教室里,刚刚获得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安居奖学金一等奖的大三学生姚昕凯正在侃侃而谈,谈理想、计划还有执行力。坐在他对面的安居奖学金赞助人谈旭东听得入了迷。30年前,他也与这个年轻人一样,活跃在南京工业大学的校园内外,意气风发。
    1984年,改革开放走了6年,那一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国庆盛典上打出了“小平,你好!”的旗帜;那一年,37层,110米高的金陵饭店在南京新街口拔地而起已有一年……
    1984年9月,18岁的谈旭东坐了6小时的汽车,从宜兴来到南京,入读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今南京工业大学)。与当时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这是谈旭东第一次见识到大城市。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跑到新街口金陵饭店门口,与这个当时中国第一高的建筑物照了张相,然后,他兴高采烈地将这张照片寄给了父母。当时他不曾想到,自己有一天能住在比这栋楼更高的地方,有一天自己能够在这个城市中造出一个有17栋高层的楼盘。
    1984年的中国高校,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收着来自外界的一切新鲜事物。那是一个改革开放的年代,流行乐开始盛行,摇滚乐正在萌芽,录音机里是唱不完的青春……
    大背头、喇叭裤、木吉他,大学时候的谈旭东是个文艺青年,但在班主任王旭东的眼里,他绝对算不上一个乖孩子。“太活络。”王旭东说,当时学校舞会、歌唱会没少过谈旭东的身影,班级集体活动、社团活动也往往由他牵头组织。在大学时,谈旭东已经表现出了商业头脑。他赚的第一笔钱来自于被套买卖。当时,大多数被子仍然是被面加被单需要缝起来,但大学生中能够将被子缝起来的人很少,于是被套开始流行。那个年代,物资仍然匮乏,被套供不应求。当时的宜兴绢纺产业正在兴起,于是,谈旭东通过亲友,在宜兴购买了一批被套卖给了学校后勤。谈旭东仍然记得那一次生意,他赚了一千多元。“我给自己买了一把吉他。”从骨子里来说,谈旭东一直就是个文艺青年。
    谈旭东每一年都拿奖学金。1987年,大学毕业后,谈旭东被分配到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在那里,谈旭东待了七年。这七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2年,邓小平南巡,市场经济在中国掀起新的浪潮,“下海”成为当时的潮流。与当时所有的城市一样,南京城到处都是建筑工地,到处都是待建项目,处处都是商机。
    1994年,谈旭东再也坐不住了,揣着父亲从老家给他筹集的10万元资金,与妻子汪海燕“下海”了。他们选择的行业是桩基工程,两口子是专业出身,在这方面有优势;另一方面,两口子在设计院待了7年,经常与建筑项目打交道,好歹也有些“人脉”。尽管如此,创业之初,仍然很辛苦。
    “没有人知道你。”当时谈旭东和汪海燕只要听说哪里有项目要开始建,他们就跑过去。在两个多月地毯式的宣传之后,他们接到了第一笔生意——南京钟山附近的一个小工程。在该工程的施工中,这个桩基团队的专业和敬业在业内得到认可。做完这个工程,生意滚滚而来。那时候,谈旭东身兼数职,既是项目经理、预算员,还是工程师、采购员,汪海燕则是财务、资料员。汪海燕仍然记得那段时间,经常深夜一两点谈旭东被工地上的电话催起床,无论寒冬酷暑。
    “苦,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你还年轻!不能在年轻的时候就被时代的浪潮淘汰。”30年后,在安居奖学金颁奖仪式上,谈旭东为自己的“下海”做了这样的注解。
 
    造一座房子,就像捏一把传世之壶
 
    冬天的南京清晨,气温已经跌到摄氏零度以下,在老沪宁铁路和钢铁厂交会处,2010年就已经竣工的“7彩星城”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车位改造。这是开发商安居高校置业有限公司为这个小区居民提供的又一个免费福利。
    2004年至2010年是房地产开发的黄金时间,城市的扩张,宜居概念的提出都为房地产的发展注入了活力。2004年,做了10年桩基工程的谈旭东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人脉,正在寻求转型。他遇到了“7彩星城”。因为附近有老沪宁铁路,还有一家钢铁厂,当初这个地块并不被业内看好。谈旭东及时得知铁路和钢铁厂都将搬迁,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和雨花区政府合作,拿下了这块眼前未必讨好的地块。
    谈旭东喜欢下围棋,围棋上有“取地”和“取势”之说,而“取势”是更长远的眼光和战略,从拿下“7彩星城”这个项目开始,谈旭东就将它当成一个“取势”的项目,是他进军房地产行业的基石,必须牢牢打好。
    “在规划设计时,我就把自己想象成住在7彩星城里的业主。”“7彩星城”的楼盘,底层是空的框架,目的就是为了使整个小区实现通透,可以增加社区共享空间。在谈旭东的建议下,小区在一块空地上建起了一座占地3万平方米的山体公园,引进了社区医院,和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合作,开办了一所优质幼儿园。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安居置业的资金也极其紧张,即使是这样,谈旭东仍然花了近千万在铁路下面建了地下通道,解决由于铁路造成的小区居民出行不便的困扰。同时,这些年来,超市、茶社、网球场、篮球场等等正在陆续配备完好。
    2008年1月,“7彩星城”获得了由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和中国国际品牌协会共同颁发的“中国生态宜居名盘”大奖。在房地产开发最好的十年,许多房地产商像进击的军队,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四处出击,但是,谈旭东只开发了“7彩星城”这一个项目,精工细作了六年。谈旭东认为,做传世的房子,就像做能传世的名壶一样!
    “传世的好壶能泡出好茶,传世的好房能泡出幸福。”谈旭东深知做壶的不易,更知做房子的不易,一定要精益求精。直到现在,谈旭东去“7彩星城”查看的时候,仍然像看自己家的房子,走道里堆的东西过多,小区垃圾桶少了,地下室还可以怎样改改……他都要跟物业工作人员“反映”一下。
    目前,谈旭东的另一个位于东北牡丹江市的“智慧星城”项目,也开始了前期的运作。他说:“我们将把它打造成牡丹江的一张名片。”
 
    故乡,是他内心最为柔软的地方
 
    谈旭东的夫人汪海燕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女儿去英国留学的第一年放假回家,讲到在学校自我介绍时说她来自于南京,谈旭东听后急了:“怎么是南京呢?你是宜兴人,户口本上写着呢!”女儿放假回学校时,谈旭东特地选了两把紫砂壶让女儿带去:“告诉你的同学,世界上唯一的一把紫砂壶出自你的家乡。”
    1966年,谈旭东出生在宜兴丁蜀。谈旭东的童年和少年就在“泥与焰”的氛围里成长,陶土和窑火,构成了谈旭东割舍不掉的心灵底片。对于这一点,他总是很骄傲。与谈旭东做了二十多年朋友的卢中强说,谈旭东周围的朋友都知道宜兴,都被他请到宜兴喝过茶,吃过笋,他喜欢“炫耀”宜兴的好。
    故乡宜兴,是他内心深处最为柔软的地方,这个自古崇文的江南小城赋予他不俗的品位,优雅的情怀。“7彩星城”小区里有“国学府”,有孔子像,逢到孔子生辰,小区里的老人还带着孩子去拜一拜。汪海燕说,这都是谈旭东的理念,因为从小,在他的家乡,知书达理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
    谈旭东不仅仅把这种宜兴情结注入他所开发的房子上,更将这种情结倾注到社团事业上。南京市宜兴商会会长,是谈旭东的另一个重要身份。商会,于他来说是另一种事业。
    上世纪90年代末,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浪潮,人员迁移,全中国迈开了向城市化进军的步伐,大批农村、小城的年轻人涌进城市创业。地方商会,又重新活跃起来。2006年,南京市宜兴商会成立,需要注册资金和运行资金,当时谈旭东在南京的宜兴商人里面已经小有名气。他二话不说为商会的筹建投资了第一笔钱,不仅如此,他还利用自己在南京的人脉,积极为商会招揽会员。
谈旭东说:“在南京,我们是‘移民’。移民意味着我们在这个地方没有祖上积累的人力和财力,创业这条路,我们走得都很辛苦。在这里,说着宜兴话的都是亲人,我们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商会就是宜兴商人在南京的家。”
    为了更好地服务宜兴籍在宁商人,商会还成立了一个投资公司,为解决部分企业资金困难提供了一个渠道和平台,同时也达到共赢。在谈旭东和商会的努力下,南京市宜兴商会从不到30家企业,扩展到137家,会员企业的发展触角也进一步延伸,行业涉及很多领域,其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
 
    悲鸿精神,引领着他为艺术做些事
 
    2013年12月28日,“徐悲鸿奖”中国画获奖作者精品展在宜兴美术馆开幕,25名获奖作者的125件优秀作品在徐悲鸿的家乡精彩亮相。谁都不知道,谈旭东是这个奖项最早的发起人和投资者。
    2001年,66岁的宜兴籍画家范保文先生在全国美术界已经算是举足轻重。而在他心目中,始终对另一位宜兴籍画家、中国美术教育的先行者徐悲鸿念念不忘。2001年,为纪念偶像,范保文发起组织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有场所,有顾问,但就是没有资金。范保文找到了谈旭东。
    生长在宜兴的谈旭东,与所有的宜兴孩子一样,从小就听说过徐悲鸿的故事,他的马,他的人,他的精神,在陶都这片土地上广为传颂。谈旭东二话不说为这个研究会成立注入了资金。
    2001年,在南京傅厚岗4号徐悲鸿南京故居里,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正式成立。自此之后,谈旭东再也没有中断过对徐悲鸿研究会的资金投入,即使是他公司资金运作最困难的时候。2009年,他又为“徐悲鸿奖”中国画展的举办投入资金。“徐悲鸿,是真正的大师。不仅是因为他的画,还因为他对现代美术教育的杰出贡献,以及他超拔的人品。”谈旭东说画家能够出头实在太难,即便是再有才华,也需要一个好的平台,作为一个商人即使不从投资考量,仅从社会效益出发,他也愿意与这位大师乡贤一样,为年轻而有才华的画家提供一个平台,这是他从徐悲鸿那里学习到的社会责任感。
 
【摘自《中国宜兴教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