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宜兴商会成立于2006年1月,现在册会员企业300余家,分别涉及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环保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涌现出一批有实力、有创新力、有带动力的重点企业,秉持“理商立道、诚信立德、创新立业、团结立足”的新时期宜商精神,化挑战为机遇,变危机为商机,先后荣获省市荣誉四十余项,成绩斐然。在商会新的发展征程上,将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聚力政治引领有“高度”、服务会员有“力度”、品牌建设有“深度”、行业交流有“宽度”、履行责任有“温度”,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数智商会和会员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南京、宜兴两市民营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南京重洽会基础设施招商项目减半
     4月4日,记者从南京市发改委获悉,将于本月底举行的“重大项目投资洽谈会”上,重大基础设施领域的招商项目、投资额,比前两年大大“缩水”。城市污水处理、自来水厂和一批路桥建设项目,从今年的招商目录中“谢幕”。专家认为这表明南京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不再一味追求“市场化”。

  市发改委外经处翁晓泳介绍,2005年“重洽会”,基础设施领域招商项目有十几个,投资额高达175亿元,投资30亿元的“城市污水处理一体化”、投资五六十亿元的长江四桥、宁马、宁铜公路项目,赫然在列。到2006年,投资额降到103亿元。今年“重洽会”,仅剩7个投资项目,主要是物流、园区建设,投资额剩下57亿元。

  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按其投资经营方式,分为“纯公益型”、“准经营型”、“市场型”三类。交通、市政类项目,属于“公共消费品”,但又可通过收费补偿,属“准经营性”项目。像中山陵、明城墙整治等“纯公益型”项目,应由政府主导投资;港口、码头、园区等,是“市场型项目”,介于两者之间的交通市政类项目,属于“公共消费品”,但又可通过收费补偿,前几年南京大力推介的正是这类项目。但一味将其“市场化”,会带来很多负面效果。如二桥、三桥转让经营权后,跨江交通冷热不均;南京绕城公路设立收费站,公路“绕”不起来,沪宁、江宁方向车辆直冲主城;公交改制后,企业争走热门线路,避走冷门线路,市民出行不便。据介绍,对这部分基础设施领域的开放,南京将逐步收紧;已实现股权多元化的,将加强监管,使企业利益服从于公共利益。

  专家认为,对事关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基础设施投资管理,还是应由政府主导。据了解,宁马、宁铜公路已由政府投资建成,长江四桥将由交通集团注资20亿元建设,大报恩寺塔建设由国资集团牵头。(新华日报)